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规定提供中医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针灸、疤灸、泡沫灸、牵引、拉伸、微创中医技术等诊疗活动,中药洗肠、跌打损伤等。 具有性、侵入性或危险性的技术方法; 不得开具药品处方; 不得给予不符合规定的口服中药饮片; 不得开展医疗气功活动;
该文件的目的是遏制医疗机构违规开展诊疗活动的现象。 尽管医疗机构不具备诊疗资质,但该领域跨境开展诊疗活动的情况十分普遍。 例如,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公开提供针灸、灌肠等医疗服务; 一些足浴、按摩院等具有保健功能的机构声称可以治疗足部皮肤病、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一些美容院宣传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奇葩方法也屡见不鲜。 医疗机构违规开展诊疗活动引发的消费纠纷也时有发生。
医疗保健和医疗的跨境实践更难控制,因为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 医疗保健和许多传统中医疗法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针灸也是一种疗法,既可以用于保健,也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救死扶伤。 此外,由于“食药源”概念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消费者往往对医疗机构违规使用一些“食药源”药品的行为不知情。 此外,是否具有创伤性、侵入性、危险性,是区分中医保健与中医诊疗的关键因素。 但医疗机构在这方面经常使用模糊的词语,让普通人难以辨别。
还需要注意的是,跨境行医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现象。 不仅是医疗保健领域,其他很多领域也跃跃欲试,甚至明目张胆地“跟着医生走”。 例如,保健食品宣传有疗效时,在产品功能上是“与医生同行”; 当生活美与医疗美相结合,从服务范围上来说,就是“与医生同行”。 普通“庄子号”面膜被宣传为“医用”、“小赵”产品被用作药品促销等,这些都是“跟随医生”的行为。
为了控制这种混乱,消费者提高自我辨别能力是关键。 生活服务和医疗服务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前者通常不需要资质按摩养生是什么服务,而后者则需要相应的资质,两者的主管部门和认证渠道明显不同。 消费者只有认清两类服务的区别以及不同性质商品跨境营销的本质,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为了让医疗机构恪守职责按摩养生是什么服务,需要加强监管。 当处罚小于违法所得、逃避监管的可能性较大时,医疗机构误越境行医的可能性必然会增加。 只有让其付出更大的违法成本、难以逃脱监管,医疗机构才能更加自觉守法经营。
当前,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涌现出一大批医疗保健机构。 然而,这一领域鱼龙混杂,不仅让部分消费者遭受欺诈,还可能付出健康受损的代价。 划清医疗保健与诊疗的界限,不仅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也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让医疗机构只有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坚守行医不逾越底线。 (漫画/陈斌)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