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朋友圈文案基本侧重于用户对使用后效果的反馈,以及用户使用前后的对比。 现阶段我们将测试微商的PS技术。
③ 产品销售火爆
第三波文案的基本思路是告诉下一个产品卖得好,怎么告诉? 当然是每天发出发货记录,每天炫富记录。 可笑的是,经常有微商在快递点拍假照片,只是为了表明产品已售完。
④ 代理商数量十分紧张,机会不容错过
接下来就是利用紧迫感,让那些还在观望的人快速入坑。 代理名额紧张,不来就错失良机。
⑤ 你在犹豫,别人已经成功了
那就再添一把火,继续打鸡血:你还在犹豫什么,别人已经成功了。
错把徽商银行当成微商银行
⑥ 屌丝逆袭,走上人生巅峰
口头说法没有依据,必须有证据。 于是微商就到汽车销售点拉起横幅拍假照片,旁边还伴随着隔壁文案王二狗的反击,还喜欢提玛莎拉蒂。 在他们编织的这个梦想里,你也可以变得像他们一样……抵挡不住微商的接二连三的诱惑,让闲人红了眼眶,失去了理智。
众所周知,事实真相是这样的:
⑦ 一对一关系维护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确实有人入坑了。 这部分入坑的用户群要么是三四线城市或者宝妈这样的特殊“休闲”人群,要么是那种想躺着赚钱的贪心人群。
这个时候,微商负责人就会和发达的下线保持一对一的关系,因为只要关系维护得好,这些代理商就能帮忙发货,躺着就能赚钱。
现阶段的微商已经具有传销微商的含义。 事实上,现阶段的微商不赚钱,但微商领袖、微商学院、微商平台赚的是真钱。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真正能赚钱的一方:造假行业。 比如微商专用版、微商对话生成器、编造地址、伪造朋友圈假象、修改朋友圈定位等,都被微商视为神器。
图片来自差评《微信,微商特制版,让你怀疑人生!》
4)朋友圈被屏蔽了,为什么不建群?
看到日益混乱的微商环境和频发的产品问题,消费者从中吸取了很多教训,对微商品牌的信任度直线下降,回归理性。 对于那些疯狂刷朋友圈的微信商家,消费者干脆直接屏蔽他们的朋友圈。
然而,有这么一群微商依然保持着关系营销,粉丝经济的本质依然如故,销售场景却发生了变化。 悄悄转移位置,来到了小区。
一位资深微商人士表示,与朋友圈相比,社区拉取的用户更加精准,复购率也更高。 另外,微信群模式操作更简单,效果也更好。 不过,28号效应在这个行业尤为明显。 只有少数人能赚钱,而大多数人还是无事可做消磨时间。
这些社区微商的产品大部分是美妆、衣服、鞋子。 生意好的时候,产品品类不断丰富。 难得的是,他们的朋友圈是一片净土,他们只在社区里刷屏。
同样是通过社区卖货,有的人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但有的人却能很好地理解。
对于低层次的微商来说,销售套路并没有因为场景的改变而改变,相当于把朋友圈的文案改成了社区。 例如:
排名靠前的微商会利用社区的天然优势,在社区开展直播、抽奖等一系列活动,并放置马甲积极反馈,营造紧迫感。 经过一顿操作,吃瓜群众逐渐蜕变。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微商已经不再满足于美妆产品等。 他们开始寻找单价更高、利润更高的产品,比如转运珍珠、好运钻石等。 并且他们会专门为这些产品设计一个神秘而神秘的故事,让用户坚信拥有该产品就等于拥有好运和财富。
6年来,微商从个人到团队迭代优化,卖货形式迭代优化,但其本质始终未变:依靠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社交电商。
平台社交电商
在经历了直销、微商等残酷的成长阶段后,越来越多的正规企业开始选择电商+社交的商业模式。
一方面,虽然微商面临质疑,但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意识到社交+电商是一种可以降低流量成本的成功模式。
另一方面,微商只解决流量问题,并没有解决产品供应问题。 即使是“正经”的微商也面临着产品单一、无法提升用户ARPU值的困境。 企业通过搭建社交电商平台进入市场,恰恰为这些有能力的“微商”提供了解决方案。
回过头来看,我们会发现,以云集为代表的分销模式和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拼团模式,都为赴美上市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1)分配模式
在众多品牌中,云集的成功之路显得充满坎坷。 一方面要面对政策风险和担忧; 另一方面,我们要拓展疆土,高速发展。
萧尚略,一个以逆袭着称的小镇青年。 从“小叶淘宝店”起步,不断展现出卓越的远见。 2006年,他主动砍掉了数百万美元的线下业务,专门从事电子商务运营。 2010年,当小野的淘宝店信用指数超过200万时,它就主动出去寻找流量。 2015年微商悄然兴起时,云集微店成立,开始开拓“找人找货”的电商新模式。
肖尚略 云集创始人
可以说,萧商略准确把握了电商发展的脉络,充分利用了微信红利,快速发展。 彼时的云集,除了“找货找人”的新模式外,还有一个“大杀器”——分销。
用户缴纳平台服务费成为“掌柜”后,可以邀请其他人成为新的“掌柜”。 邀请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升级为“导师”,当团队数量增长时,可以申请“合伙人”。 “掌柜”只有发展成为“导师”才能获得佣金。 成为“导师”后,“导师”所带领的团队每次培养出新的“掌柜”,“导师”和“伙伴”都能受益。
通过这种新方式微商抱团取暖,云集上线以来连续两年呈现爆发式增长。 2017年全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400%,累计纳税超过1.5亿元。 要知道当时的电商交易额增速仅为19%。 可以说,云集通过分销实现了逆势崛起。
当一切看似一帆风顺时微商抱团取暖,云集微店却因运营过程中存在入职费、招聘、团队奖励等行为,被监管部门罚款近千万元,被指涉嫌传销。 按微信封号。
平台被迫做出调整,调整了返现方式。 云集向品牌收取佣金,统一返还给销售产品的店主,从而规避风险,但核心思想没有变,仍然是三级分销。 萧商略为何对这个新方法如此“痴迷”?
这种“服务费+佣金”的吸引新人的方式呈现出金字塔结构,通过强关系和区域化进行扩张。 相对于传统电商先聚集流量再赚钱的方式,分销可以先发展付费会员,然后形成流量组合。 这种玩法达到了先赚钱再收流量的效果,即在产品售出之前就已经发生了交易。 可见分销性价比非常高。
作为分销领域的杰出代表,仅云集去年的会员费就高达15.5亿。 正如招股书中提到的,会员制是云集增长的核心。 高额的会员收入让云集规模不断扩大,短短4年时间用户数量增长了10倍。 分销的巧妙之处在于节省了购买流量的成本,将利润转嫁给分销商,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分享和推荐,最后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成立不到四年,云集就登陆纳斯达克。 这个依靠微信“领跑”的电商平台,目前市值已超30亿美元,已进入中国电商第一梯队。 云集的崛起让所有人羡慕不已,生存艰难的电商巨头一度将云集模式视为出路。 一时间,配送成为各电商平台的标配。
爱库酷于2017年9月上线,是一个不仅帮助品牌去库存,还帮助经销商赚钱的平台。 与云集不同的是,爱矿通过代购来触达消费者。 平台服务的用户是代购,代购再通过自己的粉丝圈或用户群进行分销。
贝贝网于2017年8月成立贝店,尝试社交电商平台。 仅用了17个月,北店会员就达到了4485万。 其扩张模式与云集相同,通过“礼包+佣金”快速发展。
这些社交电商平台的分销模式或多或少都带有聚集的影子,追赶着它的步伐。 不过,云集正在逐步向会员制电商转型。
2) 群组模式
如果说云集凭借布局成功上市有迹可循,那么看似已经成为国内电商三大巨头之一的拼多多则显得有些出乎意料。
拼多多,拼多多,我和你,拼多多。 来一起战斗吧,无论发生什么事或不发生什么事。 拼多多,拼多多,多拼,多省。 要打就得多打,而且随时随地、每天都可以打很多!
2017年5月后的夏天,无论你是在电脑上看电视、看剧、综艺,还是乘电梯上下楼梯,甚至乘坐公交车、地铁,都逃不开这首洗脑神曲。 伴随着这则广告,拼多多正式闯入“五环内人群”的视线。
两年前的春天,曾在谷歌工作、拥有多次成功创业经验的黄峥在游戏公司内部孵化了“社交团队合作”项目。 2015年7月,上线水果购物团“拼好货”。 9月,拼多多正式上线。 一年后,两家公司合并。
虽然拼多多获得了淘宝前CEO孙同宇(也是黄峥在谷歌的同事)、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顺丰速运集团总裁王伟、顺丰速运董事局主席丁磊的支持。网易等。但并没有赢得风险投资家的青睐。
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加团”只是一种促销活动(营销手段),怎么能算是一种商业模式呢?
而且,这种营销手段并不是拼多多的首创。 2010-2011年,包括唯品会在内的淘宝聚划算、京东限时抢购一直在利用这种特价销售模式来增加销量。
唯一最关键的区别,恐怕就是拼多多拥抱了微信这个“正确”的大腿,以裂变的方式“轻松”获得了数亿的流量池。
不过,拼多多的团队其实设置得非常巧妙。 其初期产品为高频、刚需、低价类型,如纸巾等生活用品。 这类产品成团难度较小(人人都可以买),对品牌背书的要求也较低。
与此同时,携带游戏基因的拼多多并不仅仅停留在加团上。 “免费包”活动诱导用户将链接分享到群或微信好友,让其他用户为自己讨价还价,获得免费产品。 砍价催生了无数“拼多多砍价互助团”。
拼多多的增长速度快得惊人。 不到一年的时间,2016年7月用户数突破1亿; 不到2年的时间,拼多多进入易观发布的电商应用排行榜。 未来半年左右,拼多多的周活跃渗透率已超过天猫、苏宁易购、唯品会、京东,仅次于淘宝。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值240亿美元。 从成立到上市,京东用了10年,阿里用了5年,拼多多用了不到3年。
然而,关于拼多多的上市,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以下中国知名品牌祝贺拼多多成功上线: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鱼马、悦里悦、雷比、康帅福、娃哈哈、大白屋、太白兔、奇皮润、绿切口香糖、可口可乐、碧香印纸毛巾、衣物、丽日洗衣液、超雄洗衣液。
左超雄,右丽日
假货已经成为拼多多摘不下来的标签,拼多多甚至因此被不少路人戏称为“拼西西”,被吐槽让历史倒退20年。
但即便已经深陷山寨风波,拼多多的成功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之后,各大厂商都开始效仿基于团购的社交电商。
2018年3月,京东推出“京东拼购”,并设立“拼购节”,基于拼多多推出一系列活动,包括:
“一元购”活动:新用户参加团购即可以1元超低价获得商品;
“1元讨价还价”活动:用户只需转发并邀请好友帮忙讨价还价,达到数量要求后即可1元收到商品;
“1元众筹”活动:发起人只需支付1元,邀请4位朋友支付1元即可帮助成功。
拼多多上市第二天,2018年7月27日,苏宁易购宣布在818狂热购物节期间推出“苏宁购物”,并将8月8日定为购物日。
7月,国美试营业“国美店”,并推出新的组团方式:100人组团0元购买,试图以此作为国美低价流量源的核心。
尽管在拼多多上市前一个月,《中国企业家》采访张勇时,他曾表示:
“我们不能再回到以3.9元的价格卖一双日常一次性鞋,而且免运费的时代了……”
但两个月后的8月,淘宝和支付宝在支付宝首页底部推出了“每日必抢”模块,提供热销商品限时团购。 五个月前,淘宝悄然推出“淘宝特价版”App,其与拼多多争夺下沉市场的决心不言而喻。
10月,一直走“高端”路线的网易严选App也悄然上线了团购业务“一起严选”。 其中,只有新用户才能购买1元可一起购买的产品。 看得出来,严选也想把团购作为新策略之一。
但黄峥也表示:
“虽然京东、唯品会、蘑菇街都尝试过类似拼多多的模式,但对他们来说,建团只是创造GMV增长的工具。拼多多是人的逻辑,它通过建团了解人、推荐人。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商品。拼多多在App内几乎没有搜索,也没有购物车。可以想象,用商品流取代头条下面的信息流就是拼多多。”
因此,即使是拼团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或许没有一家公司比拼多多能理解得更深刻,也没有办法比拼多多走得更远。
3)社区模式
除了直销和团购之外,还有一种社交电商将微信的羊毛发挥到了极致,那就是以社区为购买场景的社交电商。 这里单独提出其特殊性。
其中比较流行的模式之一叫做“社区电商”,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社区团购”。
其特点是基于社区LBS,一般以生鲜产品为切入点。 团购平台采用预售制度。 用户在群主建立并运营的社区内完成购买,平台将用户订购的商品发送至群主设置的自提处。 点,用户直接从领导处提货。
据2019年1月发布的《社区团购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社区团购平台融资事件约23起,金额超过40亿元。 京东、美团、苏宁、拼多多纷纷跟进投资。 资本入市,大厂入局“热门行业”。
社区团购的准入门槛并不高。 据称,2017年,“社区团购发源地”长沙的社区团购企业有数百家,但到2018年底,只剩下几十家,其中融资额超过100家的企业仅剩数十家。百万你我你、千万融资的考拉精选等
社区团购的重点之一就是争夺团长,而获得一个可以让社区用户信任的团长非常重要。 以月GMV已超3亿元的你我你为例。 官网直接聚焦团队负责人招聘,以成功团队负责人的故事吸引女性。
另一种模式是更纯粹的“社区电商”。
以“有好东西”为例。 已建立微信群5万个,月销售额达8000万元。 它依靠社区KOL“选人”向社区用户推荐产品、提供服务和背书,保证用户满意。 留存和复购(其实很像社区团购中的团长)。
“好衣库”成立于2017年8月,一年内融资1.5亿元,月交易额达3000万元。 好衣库是一个S2b2C社区。 该平台为代购提供品牌商品、物流和售后服务。 代购对社区关系中的消费者进行管理和运营,主打“48小时限时特卖”。
据称,有的代购会招募两类人群,一类是基础用户群,主要用于激活用户、沟通聊天;另一类是基础用户群,主要用于激活用户、沟通聊天等。 另一个是VIP用户群,也就是能够产生大量订单的社区。 这些代购和微信商家一样,已经学会了不要在朋友圈打扰用户。
社交电商的另一种玩法是“用户投票决定明天销售哪些品牌”。 以好衣库的兄弟产品“书跳宝宝”为例。 采用团体店主的形式,以佣金的形式对社区内的会员进行管理。 它还基于S2B2C,推出“只卖一小时”和“零门槛体验店主”。 、“分享免单”、“双倍返佣”等活动。
综上所述,无论工具是配送还是团购,以社区为交易场景的社交电商的核心都是社区KOL。
结语
纵观社交电商的发展,从草根直销、灰色传销,到混乱的微商、“正规军”平台社交电商,我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社交电商千变万化的模式始终如一:拉人脑袋。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社交电商的重点是“人”,所以人越多就意味着潜力越大。
其次,社交电商能够成为风口,离不开一个大趋势:下沉市场的崛起。 这一点可以用3个小点来支撑。
①阿里、京东并非不关注三四五线地区。 他们早在2012年就开始粉刷墙壁,但由于物流、PC普及难度等因素,他们并没有开拓这部分市场。 成立仅15年的拼多多“恰巧”赶上了移动设备和微信在下沉市场的普及。
②2015年以后,快递网络布局持续下沉,县域地区涌现出包括特产经济在内的许多新的寄递需求。 三通一通,包括顺丰在内,都在乡村小镇“末端一公里”网点的布局中。 曾经让阿里京东感到力不从心的物流体系,如今在下沉市场与电商的发展相得益彰。
③ 网易考拉、严选作为社交电商为何不火? 由于从事高端电商的网易用户大部分来自一二线城市,这些用户的产品决策来源相对丰富,社交推荐对决策影响不大,他们对价格相对不敏感。 在下沉市场,用户信息相对闭塞,社交媒体对决策影响较大,价格是他们购买的重要因素。
第三,社交电商可复制性强。 这并不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行业,甚至是这一代人逆袭巨头最“便捷”的渠道。 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本质来看,利用社交关系销售商品在任何时代都是有效的,但微信的存在使其成为时代的红利。
正如刘润老师所说,社交电商的本质是利用社交关系来降低价值传递的成本(创造用户信任),也就是所谓的交易成本。
据腾讯内部员工透露,在微信系统内,正式和非正式的电商交易可以达到万亿元级别。 在社交网络中,每个人都是一个渠道。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