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朋友都知道这一点。 广东的春天很短,夏天很长。 从二十四节气来看,现在还是春天,但气候却已经变得像夏天一样,潮湿闷热。
因此,夏季养心在南方并不那么突出脾虚湿气重导致的肥胖怎么减,但“长夏养脾”却被更多提及。 因为南方气候非常潮湿,脾主水湿。 湿气重,最容易影响脾的运化能力,导致脾虚。
反之,脾虚也最容易造成湿气过多。 因此,南方人更注重养脾,最忌讳脾虚。
这种观点并没有什么问题,甚至不适用于南方湿气重的地方。 中医早就讲“脾虚百病”。 既然脾虚很容易导致各种健康问题脾虚湿气重导致的肥胖怎么减,那么,如果不及时治疗,脾虚到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这需要从脾的生理功能说起。
根据中医隐象理论,脾属土,至少有三个功能:
一是运化:包括水谷的运化,即水谷的消化吸收,以及运化,都是由脾主宰的。
二是生血:脾生血比较容易理解,毕竟它是“脾胃气血生化之源”。 脾对血液的控制稍微复杂一些。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映血的运行之所以能遵循固定的“管道”而不溢出,就是由于脾主血的作用。
三是健脾:脾的升降功能不可忽视。 水谷的营养物质如何输送到全身,特别是大脑这个虚之府,取决于脾的升降功能。 主要宣扬的是青阳之气。
此外,脾还有几项固定功能,如情志活动之“思”,五身之“肉”,开窍于口,其美在唇。
这意味着我们的“思维”与脾有关,肌肉肥厚、体重减轻的变化,以及唇色的变化,都与脾有密切关系。
最后,我们常说的“脾”其实包含了“胃”相当一部分的功能。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中医认为,脾为脏腑,胃为腑。 它们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中焦”。
例如,在食物的消化吸收中,消化部分主要由胃完成,称为“滞化”,而吸收部分主要由脾本身完成,称为“化化”。
从气机运行的表现来看,脾胃具有一定的相互制约性。 最形象的形容就是“脾升,胃降”。
可见,脾虚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微妙的。 第一个肯定是食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第二个是气血生化,包括升清阳气和养血。 生化。 再进一步,就是营血的运作。 据说脾不主血。
如果我们把脾虚的过程分解的话,我认为至少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 饮食相关的衰减:
这应该是脾虚的第一阶段,比较容易调节。 主要表现为饮食减少,如食欲不振、口中有异味、食后胃胀不适、时常便溏等。
此时的调理主要是补脾,辅以一点消食。 可以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楂、焦三仙等。
2、营养吸收不足:
脾虚导致的饮食损耗如果不及时调整,那么营养吸收就会出现障碍,甚至可能同时出现。
营养吸收不足主要表现为便溏、恶心呕吐、身体疲倦、精神不振等。
此时的调理应以健脾为主。 “健”就是促进脾的运化能力,既能恢复营养吸收,又能促进食物消化。
仍然以四君子汤为主,配以山药、莲子肉、鸡胗、炒神曲等。
3、气血生化亏虚:
如果饮食也减少,营养吸收不足,气血生化不活跃,自然就会出现所谓的“体虚”,即气血生化不足。
这时,常会出现一些乏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
调理方面,可选择归脾汤气血双补,即四君子汤加四物汤适当加减,以达到益气行血的目的。
4、脾不统血:
请注意,有些出血问题中医多称为血热、血瘀等,但如果脾不统血,也可能出现因脾经血流不畅而引起的出血问题。
此时不宜清热凉血止血,也不宜活血化瘀。 而是应该采用益气吸血的方法。 还可以选择归脾汤,适当配合一些固色收敛之品,如黑梅炭、五味子等。
经过以上四个层面的分析,有的朋友可能会认为脾虚的终极阶段就是脾不主血的时候。 这当然是错误的。
以上四个阶段只是脾虚最常见的发展过程。 脾虚的最终现象是什么? 我们还需要继续分析。
前面说过,脾与水湿有相吸的特性。 以上四个阶段似乎与水分无关。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脾虚生湿和湿陷脾虚实际上可以出现在上述四个层次中。 也就是说,湿气贯穿于脾虚的整个过程,最终可能表现为水湿。
然而,在上述水平下,脾虚水湿可能会导致便溏、眼睑浮肿或全身水肿。 最后阶段虽然是水湿,但不一定是一般理解的“水”。 它更多地以“气”的形式存在,也就是湿气。
水湿是阴邪的一种,阴邪的特点是聚而不散。 所以,很多脾虚的最后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的积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肿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脾虚分为四个级别进行调理。 每个级别的调节都有细微的差别。 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脾虚末期,极有可能出现肿块堆积,形成肿瘤负担。 ,这值得我们警惕,即使脾虚痊愈了。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