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命的延续,通俗地说就是养生。 这说明现代人对生命和人体健康的高度重视。 中国道教早在1600多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和开发音乐的生命科学潜力,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本文从博大精深的道教音乐中总结吸收与养生科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而简略探讨道教音乐的养生功效。
一、道教音乐的精神与形式
1、“好声音好声音”的音乐理念
“大音大声”是道教的基本音乐理念,也是道教音乐的主旋律。 道教认为“礼乐盛行,则天下大乱”,明确反对儒家的“礼乐”; 提出“伟大的音乐和声音”,是对自然音乐观和音乐本体论的深刻命题。 庄子对道家“大声美声”的音乐理念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表述,将音乐分为:“天之声”、“地声”、“人声”、“天乐”、所谓“人声”,是指人造丝竹音乐; 所谓“地声”,是指山峦、流水、鸟鸣、虫鸣等自然物质的声音。 所谓“自然声音”,是指“听不见的声音”。 ,肉眼看不见,充满天地,包裹着六极。”只有达到“天人合一”音乐养生音乐,即天人合一,依靠微妙的精神与人产生共鸣。道家的音乐观和美学观,是否具有“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的基本哲学核心? 《大音喜声》是“道法自然”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
2、道教音乐之神——安静柔和的“韵”
道教音乐作为一种传统的宗教音乐,在形式和情感内涵上都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审美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韵”——安静柔和的道教音乐风格。 在中国音乐中,用“韵”来指代音乐曲调的主要是道家。 早在南北朝时期,道教就用“韵”来代指道教音乐。 从“韵”字考证来看,《说文解字》云:“韵,和,从声,元声。” 中国当代美学家程福望先生认为,“韵”是相对于“气”而言的,气是阳刚之美,韵是阴柔之美。 从这个角度来说,“韵”就是音乐的“道”,是“道”在音乐中的体现,是道教音乐的“神”。
3、道教音乐的形式——五声六律
道教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有其固有的哲学规律,这就是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理论在道教音乐中的表达和运用几乎贯穿于各个方面。 道乐的创作是“阴阳,动则有声”。 道教音乐的制作要求“阴阳和谐”。 如果“阴阳不和”,“声音就会不悦”。 曲调形式分为“阳韵”和“阴韵”,是道教音乐阴阳理论的直接体现。 就音乐的“形”而言,仍是《汉书·律礼志》所说的“十律有二,六阳为律,六阴为律”。 《黄帝内经》将五声纳入五行系统,指出“宫、商、焦、正、羽”五声分别对应“脾、肺、肝、心、五脏”。肾”,还有“忧、悲、怒、喜、恐”。 ”等五类情感活动。 正如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一样,从这个角度看,五声六律就是道教音乐的“形”。 道教音乐的“音韵”和“韵律”具有传统医学的“形神”关系。 形与神的关系,就是体与用的关系。 形为体,神为用。 这在道教音乐中也有体现。 是一种以五声六韵为体、以韵为用的辩证关系。
2、道乐有助于健康长寿
道家音乐的养生理论可以说是音乐疗法的起源。 重点主要是道教的养生功能,它与人体科学的关系显得更加直接和密切。 世俗音乐的审美特征是夸大情感表达的范围,达到悲、怒、喜的极致。 这种音乐在艺术上有其长处,但在健康上却有不足。 因为人的情绪波动是以消耗精力和精神为代价的。
各种道教音乐(这里主要指全真道教)的风格都趋向于“清静阴柔”的审美。 平静的节奏、悠长的旋律、沉稳的旋律、三唱的风格、不紧不慢的速度、平衡一致的音量,都形成一种平和的性格,诱发宁静,使人进入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 听这样的音乐,人的血液流动自然就会减慢,身心立刻放松,会有提神醒脑的效果。 当人心理平静如水,没有情绪波动时,就能最大程度地阻止体内能量的耗散,维持和储存生命元素的精华。 这才是保持健康、长寿之道。
道教音乐的养生作用更多体现在心理修养上。 陶乐重新修心,利用虚静的心理作用,辅以行气方法,达到神气的集中。 实践过程中所强调的空静心理,已经包含了审美的成分。 人的美和感知的美是超实用的、超功利的、超感官的,符合人的安静本性和纯自然的心理状态。 道教音乐的修行贯穿于内修咒语,如“寸丝”、“云心”、“明法”、“敲牙”、“吞气”、“化神”等,这些都是修心法术行为。 以《青云云》为例。 正文是:“琳琅震动,十方清净。江海寂静,群山吞烟。万灵震动,引来仙众。天无污秽,无妖尘。”地上没有鬼,天上没有鬼,一个清晰的洞意味着很多神秘。” 光是从这诗韵中,就能感受到磅礴的意境和天地宁静的本质。 再加上《清莺韵》的旋律,旋律中运用了“商、羽、宫、轻娇”四声,散发着清纯淡雅的寓意,更加凸显了这首歌曲淡雅闲适的意境。
音乐旋律利用声音的长处来表达修养身心所需的特定情绪状态,“远距离”渲染养生过程的基本心态。 道乐的静谧与柔美是由多种音乐元素的综合运动所组成。 如旋律柔和安静的性格,相邻音包围的渐进旋律,旋律的流畅柔和,轻微的渐变发展,自然舒适的节奏,平静流畅音乐养生音乐,速度与强度的自然平衡等。显然,这种音乐可以减慢人的新陈代谢和心率,消除心理紧张,使身心彻底放松,从而防止热能和精神的散失。 对于心理节奏趋于紧张、快速的现代人来说,这种音乐可以起到平衡和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能。
女性气质和宁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范畴之一。 但它对道教音乐有着特别强烈的偏爱,这是其他音乐所没有的现象。 这就构成了道教音乐的一大特点——宁静。 女性化。 在古代哲学中,这与天地、宁静、水、女性等现象的属性有关。 其根本特征是弱无为、顺其自然、无为而为,这是道的本质。 在审美文化中,女性之美就像水的柔软和纯净。 具有谦逊、深沉、和谐、融洽的特点。 因动而荡漾,因静而平和,因而与空灵之美联系在一起。 寂静,是天地的象征,大道的根本。 这是一条明亮空旷的走廊,安静而圆润。 这也是人心的真实本质。 其能量与其精神相融,无欲无波,使人能见浩瀚宇宙万物,进入“独通天地之灵”的审美境界。
修道是为了养生。 这种修身养性的道教音乐修行,也是一种对人的全心全意的奉献,是人与外界的一种心灵沟通、默契与融合。 是心灵与身体、精神与肉体、认识与运作的有机统一,不断拓展人的内在审美时空和外在审美时空,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自由状态。事物。 这种包罗万象的天、地、人的广义美学观念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虚静”的主题。 在这里,我们不仅找到了音乐与道教的紧密联系,而且从根本上看到了道教音乐区别于世俗音乐的本质。 至此,道乐艺术地体现了道家重视自然的世界观和人类原始生命的价值,其生命科学意义也在此得到具体展现。 对于当代因过度追求外在事物而引发的各种社会病态和精神疾病,以及当代文化审美思潮的浮躁性和片面性,以人为本的道教音乐无疑会起到良好的纠偏作用。 。
相关新闻: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