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微商网 来源:微商网
2023-09-10 19:42:27
来源:【大河健康报】
9月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加上学校和幼托机构相继开学,学生陆续返校,人群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易引起多种感染病的流传流行。
河南省疾控中心专家在此提醒广大居民本月重点关注手足口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食物中毒、登革热等。
别的,需特别关注学校及幼托机构人群的防护。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感染病,5岁及以下儿童多发,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等多途径感染。
近期,河南省手足口病发病人数明显下降,但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儿童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学校和家长要做好防范,密切关注儿童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咽部疱疹、手足臀皮肤疱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防护步伐: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置惩罚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2.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不接触病人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不在未经消毒处置惩罚的游泳池中游泳或玩耍。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制止带孩子到场集体活动。
3.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外貌,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在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新冠病毒EG.5变异株相关科普问答》中指出——
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新冠病毒流行株中EG.5变异株占比呈上升趋势,目前已建立的人群免疫力对其仍具有免疫掩护作用,短期内发生规模性疫情可能性较小。
正值换季,气温变革大,公众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老年人和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日常出行佩戴口罩。
防护步伐:
1.积极接种疫苗。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以及已完成基础免疫或已感染新冠病毒人群要积极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
2.注意个人防护。居民日常出行,应坚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不须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休息,注重营养,增强体质。
3.合理用药,按需就诊。居民感染后,要根据自身症状严重水平接纳相应治疗步伐,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根据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换季期间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大,食物易受潮变质,再加上高校开学、临近中秋,外出聚餐增多,易引起食物中毒。外出就餐时要选择正规餐饮店,注意餐具的清洁卫生,尤其是在食用凉菜、海鲜等未经加热的食物前,要检查新鲜水平和生存方式,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防护步伐:
1.制止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合进餐。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食品。尽量不购买散装食品。
2.新鲜食品经充实加热后再食用,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制止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尽量每餐不剩饭菜,剩饭菜不要在冰箱中过久储存,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等要洗手。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流传的一种急性感染病。临床体现为连续发热,伴有剧烈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和皮疹等,重症病例会出现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近期东南亚国家登革热进入高发期,我国云南、广东等地出现多例登革热输入病例。前往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务工等人群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从流行区返回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9月为蚊子活动高峰期,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好环境和居室卫生,减少蚊虫孳生,降低感染风险。
防护步伐:
1.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时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和裤子,减少皮肤袒露,喷洒驱蚊剂,睡觉使用蚊帐,尽量选择有空调或纱窗的酒店住宿。返回后若有发热、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旅居史。
2.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及时清除花盆、饮水机水槽等室内容器中的积水,清理生活垃圾和卫生死角,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在房间内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香、灭蚊灯、电蚊拍等方式防蚊驱蚊。
近期全省学校、幼托机构等迎来开学季,大量人群的聚集和流动使多种感染病的发病风险增加,除手足口病外,学校和家长还要注意轮状病毒腹泻、肺结核、流感等疾病的预防。
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因病请假人数增多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辖区疾控部分陈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别的,由于假期结束,部门中小学生出现开学综合征,主要体现为紧张、焦虑、嗜睡、头晕、恶心、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学校和家长要积极引导,资助学生调整心态和生活习惯。
来源 河南疾控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流传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