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您的微信朋友圈。 像刘飞这样的人很常见。 然而,产品质量问题、售后安全问题、行业标准问题等都让这个行业充满争议。 你有在微信商家买过东西吗? 微商面临哪些限制?
“分层代理”转移风险
刘菲刚开始在朋友圈推销产品时,根本没有提到卖面膜。 这是她的优秀微商们教给她的销售“技巧”。 她贴出了自己戴着口罩的照片2023微商国家已立法,以及摘下口罩后容光焕发的照片。 朋友们不断称赞,人们不断问:“你的面膜在哪里买的?” 看到效果后,刘飞开始卖面膜。
她每天多次发布“信息”,不仅有面膜使用前后的对比照片,还有产品的文字介绍,还有买家使用后的“体验分享”,甚至还有专家的评价和建议。
事实上,这些内容都是优质微商的“打包包”。 刘飞只是复制转发,并不知道产品质量如何。
刘菲还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一位微信好友购买了面膜后,她出现了面部过敏。 对方要求退货或赔偿。 然而,刘菲多次联系上级后,上级竟然将她列入了黑名单。 如此恶性循环,刘飞只好将购买口罩的微信好友列入黑名单。
慢慢地,刘飞的销售风格发生了变化。 她发的经验文字和照片较少,更多的是面膜微信公众号的链接和如何通过卖面膜快速积累财富的文字,发帖数量铺天盖地。 频率加快。 销售模式的改变是为了吸引其他微信好友,从而发展下级微商代理商,通过销售产品赚取另一层差价。
“成功的微商不在于卖了多少东西,而在于培养了多少‘代理商’。” 刘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一个代理商至少能拿2000元或5000元的货。 一个好的微商管理着好几个代理商。 数千名代理商。 由于采用“层层代理”机制进行配送,经营利润和风险也被转嫁给了最底层的代理。
“这种层级式的代理结构,让金字塔顶端的总代理获得了收入,而风险则转移到了底层的个人身上,这样的操作是不是有点像传销?” 刘飞常常有这样的担忧。 而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去哪里投诉,微商又由谁来监管? 刘飞也无法回答。
“三不”让消费者维权困难
严格来说,2014年至今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微商让很多人赚了很多钱,也让很多人跃跃欲试想要加入微商潮流。 不过,中国青年报记者从工商部门和相关专家处了解到,微商的“井喷”发展在给消费者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隐患。
内蒙古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微商投诉案例不少,但很难找到生产厂家所在地。 投诉人无法查明卖家身份,无法向当地工商局举报调查。
内蒙古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主任范福龙向记者证实了上述说法。
范福龙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提供者要求赔偿。” 但朋友圈内的交易属于双方之间的“私下交易”,不适用本规定。
此外,微信没有公开的经营监管,商户缺乏有效的限制和资质认证,大多数商户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维权时无法溯源,工商部门也很难介入。 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只能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这需要消费者提供相应的证据,难度较大。
范福龙告诉记者,目前活跃在微信朋友圈的不少微商没有实体店,成为“无营业执照、无信用担保、无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三无”店。 “由于没有第三方交易平台监管,很多微信商家并没有记录上述卖家信息,这很容易导致一些卖家趁机诈骗、售假,然后删除相关记录或者跑路,这增加了交易风险。”
因此,呼和浩特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由于微商不具备市场经营主体,仅负责代购、代销,目前的规定是空白,监管力度不够。维权困难。 消费者必须保存交易证据或合同也是维权的前提。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呼和浩特分所庄瑞标也告诉记者,微商一旦使用“删除、关闭账户”等功能,将很难提取维权证据,维权主体也无法确定。 他提醒:“由于缺乏第三方平台监管,消费者交易风险较高2023微商国家已立法,消费者应坚持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支付,并保留聊天记录和证据,以利于日后维权。”
超600亿的微商市场不能“立法空白”
据南方日报报道,在今年5月举办的“中国微商达人秀论坛”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人从事微商,年交易额约650亿元。
不过,工商部门和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与传统消费市场相比,微商营销门槛低、自由度高、流动性大,且不需要公司注册或实名认证。 每年交易额数百亿元,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相关限制性法律法规。
“微商是新兴电子商务,监管难度大,在法律方面存在‘盲点’。” 内蒙古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在庄瑞标律师看来,超过600亿的市场不能是“立法空白”。 庄瑞标表示,微商要转型为正规军,实名制要成为趋势。 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管,网络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消费者要增强保护意识,促进网络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采访中,鉴于微商发展迅速,但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销售、承诺服务不兑现、售后不安全等问题普遍存在。 受访者普遍认为,应建立信用体系和第三方认证来规范微商。 业务发展。
庄瑞标建议,除了行业自律和传统的打假手段外,建立信息化的信用体系将是解决微商假货问题的根本出路。 目前,央行已放开征信,微商平台接入征信系统。 只要有假货,就会有记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假货问题。 “想要把微商做大,需要突破朋友圈的熟人信用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评估认证,建立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同时,还必须有权威的品牌授权和品质认证体系。” 庄瑞标解释道。
然而,随着微信业务的野蛮增长,市场也将迎来大洗牌。 监管部门和微信官方已经开始探索并推出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 深圳市政府目前正在与腾讯微信协商,尝试对微信产品进行溯源,并制定针对制售假货企业的处罚机制。
2月15日,微信官方发布官方公告:严厉打击微信商家非法分发行为。 这是腾讯微信官方首次对涉嫌传销的微信商家表态。 3月份,微信官方开始严厉打击微信商家的假货。 腾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建立品牌维权平台的通知。 该机制是供用户举报的。 如果发现传统品牌假货,微信官方将封号。 3月5日,微信推出新功能,提醒用户“如果你对他的内容不感兴趣,可以根据头像设置权限”。 预计将对微商的曝光和展示产生影响。 这是限制微商暴力刷屏的措施。 。
另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是,电子商务立法也有了初步的“时间表”。 2013年12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召开电子商务法起草小组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明确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原则、框架假设和主要内容,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法立法正式启动。 会议提出,起草小组成立至2014年12月,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题研究,完成研究报告,形成立法纲要;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法起草并完成。 (本报记者 李玉波)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