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3-08-25 04:14:35
文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姚龙华
连续高温的公考话题,今年继续受到广泛关注。
按常理,公考大热,公考培训机构也该跟着吃香。可从9月底开始,作为公考培训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上市公司,中公教育欠薪的话题在微博上持续发酵,将整个行业的困境推到台前,戏剧化地出现了“公考大热”与“培训遇冷”的“冰火两重天”。有段子手总结了“新不孝有三”:不考研、不考编、不考公。近几年,受疫情连续影响,不少行业面临整顿,更具确定性稳定性的公职类就业机会吸引力愈加凸显,很多人想方设法拼命要挤进体制内。
公务员考试被公认为“铁饭碗”考试,近年来到场公务员考试的人都越来越多。事实上,自2009年始,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4年超百万,去年国考报名过审人数还首次突破200万。今年11月3日18点,2023年度国考报名结束,全国报考总人数较去年增加了50万人,再创新高。今年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相较于250万人的报名人数,平均竞争比超60:1。
但出乎意料的是,近两年的公考大热,并没有直接转化为公考培训市场的旺盛需求。顶着“考公第一股”光环的中公教育,在防疫压力打击下营收遭受重创,并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亏损、撤点、裁人、欠薪的坏消息不停。但深陷困境的远不止中公教育一家,公考培训市场其实是整体遇冷。“去年失事的不但有中公,还有粉笔裁人、导氮跑路、格然关门、小麦易主。”行业自媒体“公务员考试答疑君”如是总结。
何以会“冰火两重天”?问题的根源,在于公考培训行业的激进模式,在于资本裹挟后偏离行业本质。中公教育在公考培训行业最早推出“协议班”,产物被行业内视作“天才的发明”,被其他机构纷纷效仿。协议班看似是一种“双赢”模式。对于考生来说,考上了换来一个可期的前途,没考上也没有金钱损失;对于机构而言,“不外包退/全退”的答应,很大水平上开拓了市场需求,引来了大量的现金流。中公教育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协议班收入始终维持在总收入的75%左右。
但关键是,只有报名人数稳定而且增加,此种模式才气滚动起来。可现实是,疫情之下,以线下面授为主的公考培训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主打“封闭式训练”的协议班随时面临着线上教学的可能,对考生的吸引力下降。更无奈的是,在外部环境影响消费预期的大配景下,愿意为协议班一掷千金的考生明显少了。雪球不但滚不大了,而且还在慢慢消融。2019 至 2021 年,中公教育的退费率分别为 44.14%、46.54%、68.46%。有投资者吐槽,这跟电商刷单要业绩有什么区别?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协议班为主导的激进模式,让公考培训酿成了一种金融工具,让培训机构酿成了一个“理财公司”。整个行业急功近利,总是在想怎样能用最短的时间抢占市场、扩大规模、融资上市。到头来商业模式走不通,背离了行业本质,忽略了价值创造,徒留一地鸡毛。
“跑马圈地”成了“画地为牢”,是整个公考培训行业必须深刻反思的问题,也是亟待从根子上找答案的“生存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