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周方英
界面新闻编辑 |
国货美妆迎来低谷,上游工厂、下游品牌想到了这些解决办法|一线经济手记
5月中旬,延期一年举行的第27届中国CBE美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在超过22万平方米的场地内,怀旧的繁华景象再现。 不难看出美业的热情国货美妆市场,以及她们提振行业的信心。
疫情期间,美妆作为非刚性必需品的需求低迷,加上仓储物流、零售门店等线下流通环节停滞,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遭遇了“至暗时刻”。 好在进入2023年之后,这些企业又看到了希望。
资料来源:CBE 网站
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9亿元,同比增长9.3%,超过2019年疫情前同期水平。 这也体现在各本土美妆上市公司的财报中——丸美、水漾等将在2023年一季度恢复增长,摆脱“最艰难的2022年”。
但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多位参加过美博会的业内人士坦言,1、2月份的销售回升并不如预期,3月8日妇女节电商促销反响平平。 企业需要加快解决在快速增长时期不明显的问题,以抓住新的增长机会。
美妆消费两级分化背后的商机
作为欧莱雅、兰蔻、希思黎等国际品牌首次进入中国电商渠道时的合作伙伴,丽人丽妆在2020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集数据洞察、在线运营,品牌营销。 商业。 上市后,百合开始根据其在化妆品行业的原有经验发展自己的品牌。 目前旗下拥有功能性护肤品牌美依堂、中国特色植物品牌御容初等。
负责新品开发的百合彩妆研发部负责人乔晓玲告诉界面时尚,从电商市场的数据来看,目前消费者的喜好是两极分化的。 经济能力强的消费者对高端化妆品的忠诚度依然较高,而部分心态由兴奋转为保守的消费者则追求更高性价比的产品。
这意味着中端美妆产品正在降温。
美美总部
欧莱雅、爱诗兰、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国内外知名美妆品牌的代工厂,也从合作客户的需求中发现了相同的规律。
科丝美诗是一家韩国化妆品ODM公司,但中国已成为其第二大市场。 科丝美诗中国生产总部副总经理刘源利告诉界面时尚,部分品牌客户主打性价比高、功效强的产品,即“加量不加价”,加大配料用量在同等价位下添加和功效尽可能提高到临界值。
乔晓玲也提到了同样的发展思路。 除了最大化产品功效,他们还会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精准开发,为消费者提供组合产品,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 比如皮肤敏感的消费者,在阳光照射下,除了日常的水和乳液外,可能还需要喷雾,所以会根据场景的需求来开发。
在与本土美妆品牌的合作中,刘元利还发现,一些原本以大众市场定价的品牌开始尝试追求高端产品。 例如,某品牌原来卖100、200元口红,现在考虑推出400-500元的产品。 . 一些本土护肤品牌也开始投放终端零售价数千元的护肤品,“有胆量”与国际品牌一较高下。
解决当地原材料发展难题
近三年,受疫情影响,运输物流不畅,影响了线上线下销售。 这是很多美妆品牌在财报和对外信息中披露的通病,随着疫情的发布,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但经历疫情后,主要原材料依赖海外市场的“卡脖子”问题更加突出。
一位化妆品研究人员告诉界面时尚,疫情期间,海外原料断供涨价,让不少品牌争相在本土市场寻找替代原料。 但更换原料需要新的配方调试、备案、注册等流程,非常复杂、耗时。 因此,新品上市延迟、研发成本增加是近三年来比较普遍的问题。
之所以难以找到替代原料,是因为在中国化妆品产业链中,日用化妆品原料的本土生产企业并不多。
乔晓玲表示,一方面,这是因为如果表面活性剂等基础原料仅在国内单一市场使用,产量可能无法覆盖投入,容积效率不高; 以化工起家,后逐步进入日用化妆品领域的精细化工。 这些国际厂商基本垄断了全球市场份额,国内小厂商很难白手起家。
对于当前的化妆品生产企业而言,开发功能性活性成分这一原料细分领域是竞争的新起点。
2018年,科丝美诗集团在中国成立原料公司,旨在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家原料。 其新推出的X-fine超细粉体加工技术号称能让底妆更加轻盈服帖。 刘元利表示,这些独家原药不仅可以帮助科丝美诗扩大自身订单,还可以反哺提供基础原料的上游原料企业。
资料来源:科丝美诗
在中国,专注于活性成分的原料药厂商已经崭露头角。
乔晓玲举了一个护肤品市场火爆成分麦角硫因的例子。 国外刚开始合成麦角硫因时,其成本非常高,每公斤高达20万元。 但我国采用生物合成技术增产麦角硫因后,降价立竿见影,目前其市场成本价基本在6万至7万元/公斤。
这些功能性活性成分的技术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市场前景,无疑将为本土品牌带来新的机遇。 东方植物成分、多肽、寡肽等多肽类化合物是目前国内化妆品市场的热门研究方向。
过去,中国有很多以草本植物为特色的本土护肤品牌,如香宜本草、百雀羚等,但相比于烟酰胺、博色因等化合物的流行功效记忆点,草本护肤的功效产品总是有点模糊。 距离感。
Lily 自有品牌御容初推出了以藏红花提取物为主要功能成分的系列产品。 在乔晓玲看来,东方草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是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提取和保留其有效成分,如何使它们与配方中的其他成分协同作用,并科学地呈现其作用机制。 ,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
Lily & 自有品牌
构建核心壁垒
从欧莱雅、露华浓等百年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算起,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仅20余年,但本土化妆品企业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在欣赏、借鉴、借鉴的同时做到精益求精。向这些国际竞争对手学习。 大家达成的共识是,自主研发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和壁垒。
本土化妆品上市公司柏莱雅、水漾、丸美、伯大尼等在募集资金后投资了生产、研发基地等重资产项目。 而对于一些从主机厂拿货,以线上营销起家的品牌来说,与主机厂的深度合作是一条弯道超车之路。
2020年,与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共同打造的逸仙(广州)研发生产基地将于今年正式投产。 2022年国货美妆市场,科丝美诗还将与UNNY、RNW、爱育等新锐品牌的母公司佩莱集团在上海奉贤建设合资工厂。 天眼查显示,科丝美诗与在合资公司“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中的股权比例。 为 82%。
刘元利表示,这是一种双向共赢的模式。 品牌方可以获得科丝美诗研发产能的倾斜,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等,稳定自身供应链。 科丝美诗可以培养更多长期稳定的客户,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能,保证销量。
近三年来,下游品牌所感受到的阵痛也传导至上游厂商,体现在订单萎缩、产能空置等问题上。 上游厂商要想在激烈的供应链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必须改变以往“坐等客户上门”的思维,积极加大服务力度,稳住老客户,拓展新客户。
为在疫情过后尽快恢复,科丝美诗重新配置了人员结构,通过提升自动化设备减少了一线生产人员,并加大了研发人员的招聘力度。
过去,科丝美诗研发部门只分为护肤和彩妆两个板块。 研究人员的增加也使其能够细化特定细分产品类别的特殊开发,例如面霜和组织物质。 此外,科丝美诗还成立了检测服务中心,缩短了以往将产品送至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功效评估的时间和成本。
资料来源:科丝美诗
由于代工企业往往会提前一到两个月接到品牌订单备货,因此对美妆市场的回暖更为敏感。
刘源利表示,参考2021年的数据,今年二季度科丝美诗将实现同比增长,公司已经开始感受到今年618电商大促的氛围。 此外,从与众多品牌的沟通来看,夹在618和双11之间的三季度,以往是销售低谷,但今年或将成为美妆行业的“转机”时刻。 而包含双11大促节点的四季度,则是预期的大爆发契机。
两年前本土美妆品牌爆发的那一刻,抓住机会吃掉红利是热门话题,但当流量褪去,行业处于低谷期时,反省和内功才是创业的起点。品牌真正从 1 到 100。
以单一主品牌为主的美妆企业开始发展品牌矩阵,如宝莱雅的彩妆品牌彩糖、贝瑟妮的高端抗衰品牌爱可曼; 新的细分空白领域开始引起关注,比如纳豆在美博会上推出了主打婴幼儿脆弱肌肤的功能性品牌“积初”; 以线上起家的新锐品牌开始重视线下渠道。 比如,花西子在杭州开了第一家旗舰店,并在日本试水。 水线下的弹出式商店。
这些新的尝试,是本土化妆品企业为自己探索和创造的新机遇,也是行业复苏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