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4-06-21 16:42:12
乐成“上岸”才收取学费,考不上还能退钱——听上去是不是挺划算?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这一被业内称为“天才发明”的考公“协议班”,近年来成为公考市场内竞相模仿的产物。但随着吸纳资金量的增大,它从一款单纯的课程产物,演变为带有金融属性的产物。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学员购买率下降、退费率上升,部门培训机构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导致退费困难重重。
“不上岸包退款”看上去分摊了学员风险,其实更像是精心设计的营销手段。据报道,与“一手交钱、一手上课”的普通班相比,协议班的价格通常更高,大多在2万元到7万元之间。因此,在咨询阶段,不少销售都会努力引导学员选择协议班,常见的话术包罗“协议班有更资深的老师、更精华的讲解”“考不外可以退费、一点都不亏”等。
收取学员费用后,培训机构可以无偿占用一年左右的资金使用权,有的用来投资理财、开拓金融业务,有的扩大经营、扩建培训基地。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的,在一些机构的谋算中,这本质上是个概率游戏,即使不到场培训,学生也会有一定的自然过关率。只要报名人数够多,乐成“上岸”学生的缴费,就能覆盖所有本钱。
然而,这其实是相当理想的情况。投资收益可能不及预期,甚至大幅亏损;市场占有率、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革,给上述“计算公式”的可连续性带来很多未知因素;再加上近年来考公竞争日渐激烈,学员退费率很可能有所提升……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该模式的运转,导致资金链断裂。
很多时候,机构的资金链紧张,需要为此埋单的却是无辜的学员。相关报道中,有学员就讲述了自己退费困难,被“套牢”的经历。当自己没有收到面试通知,联系退款时,对方先是让她期待补录,后来又提出“转班”继续学习的建议。当她再次落榜,工作人员又给出“分10期付款”的方案,最后只收到2期退款便没了下文。有的学员还被要求提供往返培训基地的车票、住宿证明、批改过的线下考试卷等一系列证明。
这种招生时作出各种答应,退款时却千般推诿的情况并非个例。2023年6月,江苏省消保委就公布了一项针对考公考研培训行业的专项调查结果,其中涉及6家考公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在有过退费经历的被访者中,有81.1%的人表现退费时遇到机构不合理扣费或拒绝退费。繁琐困难的退费流程,让很多学员在拉扯维权的过程中耗费大量精力。
要制止上述困境,加强对相关资金的监管极为重要。对此,不妨借鉴一些行业对预收费设立第三方专用账户的做法,制止培训机构随意挪作他用,确保专款专用。别的,一些培训机构在宣传时涉嫌夸大、虚假宣传的做法,也应被纳入监管视野。
好比,部门机构会用协议班内容“更精华”、乐成率更高等说辞,有意夸大普通班和协议班的差别,忽悠学员报课。可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多位从业者都表现,协议班并不一定能得到多少确实的资源倾斜。《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措施》明确规定: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招生简章或广告的答应,开设培训课程,包管培训质量,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或误导学员及其家长。一些动不动就夸大描述、有意误导的做法,已然涉嫌虚假宣传,应当受到严格监管。
隐患重重的考公协议班,不应无序发展,甚至成为行业内竞相复制的圈钱工具。在强化规范的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向更多考生科普类似课程的常见套路与潜在风险,有助于他们擦亮双眼,避开“不上岸包退款”等话语陷阱。
( 来源:中青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