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微商网 来源:微商网
2023-08-28 14:14:45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
在临床上,青霉素可以被应用于治疗疾病,但仅有医学的手段就能保障青霉素用到病人身上吗?不能。
其实,从医生处方青霉素到患者注射上青霉素,中间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医生开出青霉素处方,需要企业来负责生产,需要监管部分来保障质量,需要医院对合乎质量的青霉素进行采购,需要确定费用是由医保支付还是患者自付,需要训练有素的护士注射,最终才气用到患者身上。这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医学也涉及遵循医学原理的卫生行为,最终才气实现患者的健康。
“这个实现健康的过程,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化的综合社会行动,我们不能人为地将其中各个部门、环节割裂开来,而应当综合、统筹考虑和摆设。”从一个通俗易懂的案例开始,王辰剥茧抽丝,层层深入地向记者讲述了他关注的“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
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究竟有多重要?
◆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乎经济发展,也关乎社会文明,更关乎人民的终极福祉。
◆人民的终极福祉就是健康和生命。这样的终极利益需要强大的医学卫生健康事业来保障。
记者:梳理近一年来您到场学术会议所作的主题陈诉,我们发现“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被反复提及。特别是您面向呼吸界同仁发表的2022新年贺词,题目更是强调要做“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的践行者。为何一再强调这一观念?
王辰:“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是为引领、促进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科学发展而提出的。关于医学卫生健康事业,近几年在国家层面的战略结构和谋划已经足够高远,好比“生命至上”“科技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人才培养要面向生命健康”“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理念的提出。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在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依然被当成“非主流”的事业。我认为,这是因为社会各界对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意义还没有认识清楚。对一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认识和考量足够充实、深刻,才气在推动其发展的过程中付诸积极主动的行动。
记者:那么,您认为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究竟有多重要呢?
王辰:我认为,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首先,关乎国家宁静和社会稳定。已经流行两年多且仍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足以让全世界深刻地认识到,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对国家宁静和社会稳定有多重要,要真正实现有效的科学抗疫,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不发达显然不可。
其次,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对此,可能很多人会提出疑问,他们感觉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发展似乎关系不大,甚至是对社会资源的消耗,这是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内容缺乏深刻认识的体现。实际上,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甚至是影响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21世纪是尊崇健康的世纪,是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世纪,在本世纪的财产结构中,健康财产被公认是第一大财产。而健康财产之所以能在21世纪获得长足发展,其根源就在于人民对健康的追求,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达。
再次,关乎社会文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在我看来,社会文明的核心含义,就是追求和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健康。
最后,关乎民生福祉。人民的终极福祉就是健康和生命,很显然,这样的终极利益需要强大的医学卫生健康事业来保障。
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与各行各业密切相关
◆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与农业、工业及其他社会事业不光不矛盾,还是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
◆人类所有的事业都是为实现人的发展利益,其中,为了人的终极利益的健康事业至关重要。
记者:您上面提到民生福祉,但在多数人看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财产的农业,以及作为国民经济主导的工业,同样事关人民福祉且似乎影响范围更大,为什么您要特别强调发展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意义呢?
王辰:医学卫生健康事业既是建立在农业、工业基础之上的一项社会事业,也是农业、工业的一部门,与其他社会事业不光不矛盾,还是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人类所有的事业都是为实现人的发展利益,其中,关乎人的终极利益的健康事业至为重要。
实际上,健康事业中相当部门就寓于农业和工业中,且以农业和工业为基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特别是,在工业和农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人民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之后,健康就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要和更高条理需求。这时候,工业和农业就在更大比重和更强水平上成为健康事业的基础和组成部门。如果说,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导,那么,健康就是国民经济的主旨,健康事业不但与工业、农业相融通,还或直接或间接地寓于所有社会事业和行业,来体现国民经济的目的——实现人民的福祉,特别是健康和生命这一人民的终极利益和福祉。
健康是“身心俱泰”也讲求人际和谐“天人合一”
◆医学、卫生和健康,三者有机相连但属性差别。
◆健康,是人的一种良好的生命状态。
记者:上面您论述了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性,那在这一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医学、卫生和健康这三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有何差别偏重点?
王辰:我们先要讲清三者的概念。其实,医学、卫生和健康,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机相连但属性差别:医学主要属性为知识、技术和学术;卫生则主要为医学的社会转化,为主要遵循医学原理而产生的行动;健康则是医学和卫生追求的结果,是良好的民生状态。
什么是医学呢?医学是为了恢复、维护、增强人、人群、人类的健康所形成的一套知识、技术和学术体系。我们发现病原体是导致感染的原因,通过药物来治疗疾病,通过手术切除病灶,这些都是医学的方法。好比龋齿,是由于口腔细菌产酸进而腐蚀牙齿而导致的,而清洁口腔是防止龋齿的有效手段,这就是医学的内容。
医学的措施是不是能够一下子就能用在人身上去治病?这还需要创造一定条件。好比上述龋齿的防治,还需要有人生产牙刷和牙膏,有人制定牙刷和牙膏的生产尺度,有人保障牙刷和牙膏的市场供应,以及普及科学的刷牙方法,等等。这个过程,就是卫生。所谓卫生,就是依据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为恢复、维护、增强人的健康所接纳的行动。
什么是健康?健康是人的一种良好的生命状态,我们认为其涵义包罗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际和谐与环境友好四个方面。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首先是躯体没有疾病,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更良好、更强壮的身体状态;其次,心理要健康,这不但仅是指一个人不得精神分裂、焦虑、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还指这个人的心理状态要平和、愉悦;第三,在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基础上,一个健康的人还应该拥有良好的人际互动及和谐的社会关系。但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定义的70余年来,人类的生产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生产力已经可以极大地改变自然,而自然又反作用于人的健康,好比环境污染和气候变革。因此,在世卫健康定义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环境是否友好,也已成为健康的另一大含义。综上,健康的涵义包罗个人的“身心俱泰”,包罗人与人和谐,也包罗人与环境相友好,所谓“天人合一”。
三“大”观念是解决困难的思想方法
◆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痛切地认识到共建全球健康命运共同体的须要性,以及全球要接纳统一的公共卫生行动的极端重要性。
◆只有充实树立了“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才气使卫生事业大发展,人民得福祉。
记者:既然已经明确了医学、卫生、健康的具体内涵,您又为什么强调“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呢?
王辰:这是针对目前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健康事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源于业界的偏狭和局促。知其大者方成大业。须知,“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不但是理念的更新,也是解决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过程中诸多困难问题的现实路径。
什么是“大医学”呢?我认为,大医学应包罗五方面的涵义:一是“博大”,医学基于多学科交融,包罗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方法、人文学科与文化均与医学融通,“医学是多学、人学、至学”;二是“全面”,医学要从六个方面全方位地照护健康,包罗“健康促进、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简称为“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三是“全程”,医学不但照护此时,而要照护人的全生命期健康;四是“久远”,不但照护今世人,还要照护及子孙后代;五是“全体”,不但照护个体的健康,更要照护群体乃至人类及与人密切相关的众生与生态的健康。由此,根据照护对象的差别,医学包罗两大类:重在不厌其精、不厌其个体化地照护个人健康的临床医学,和以提升群体乃至人类健康利益为目标的群医学。
这里强调一下,我们必须对群医学给予充实关注:群医学是运用、融合今世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术和学术,动员现实可及的资源,从健康促进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等多方面,统筹个体卫生行为与群体卫生行动,并作为公共卫生的医学基础,推进健康公平,实现人群乃至人类整体与久远健康效益最大化的一门医学学科。协和医学院积极开展群医学的学科建设,是顺应健康中国战略发展需要,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具体实践。对群医学的理论研究、观念树立、学科建设、付诸实践,很有可能是使中国医学界能够领衔于国际的重大机遇。
何为“大卫生”?先来看看问题:现在,提及公共卫生常被认为与预防医学、疾控系统关系密切,甚至跟医院都没什么关系,与医学院校和医学研究机构更是相隔甚远,更无谈跟社会各界的联系了。这是一个亟待纠正的认识和行为误区,严重地导致了“医”“防”的割裂。真正的卫生、公共卫生的概念应是基于“大卫生”的涵义。我们认为,公共卫生是基于群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由医学界协同多学科及社会各行各业,为恢复、维护、增强人群和人类健康及与人密切相关的众生与生态的健康所接纳的综合社会行动。
“大卫生”的主要涵义:一是“全面”,即依据群医学的原理,“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展开行动,绝不但仅是防控;二是“全员”,即卫生的理念融入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如政治、经济、法律界等等),各界全部到场到照护健康的行动中,协同发展卫生事业,所谓“健康入万学万策万行,万学万策万行务健康”;三是“全球”,即卫生的视野和行动须由局部而国家、国际、全球乃至星球卫生健康。狭义的公共卫生仅服务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人群,而广义的公共卫生则要扩展到国际乃至全球人群,以及和全球人群健康相关的生态环境和星球环境。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痛切地认识到共建全球健康命运共同体的须要性,以及全球要接纳统一的公共卫生行动的极端重要性。
“大健康”的涵义可以从“全面”“全体”“恒久”三个方面来理解。所谓“全面”,是指健康不但是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要人际和谐、环境友好;所谓“全体”,是指不但是个人健康,还包罗群体、人类和与人类相关的众生和生态健康;所谓“恒久”,是指不但包罗当下(现时现刻)的健康,也关注今世(今生今世)和后代(子孙万代)的健康。
只有充实树立了“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医学卫生健康事业才气在社会事业整体中找到其重要定位,才气获得各方的深入理解和有力支持,才气体现和实践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才气使卫生事业大发展,人民得福祉。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可画地为牢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绝对不能画地为牢,以致面对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独木难支。
◆根据“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设置公共卫生的体系和机制,才符合医学发展的规律。
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短板也凸显了出来。在2020年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上,您也曾就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答记者问。在您看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最需改进的是什么?
王辰:最需改进的地方就是在体系和机制的设置上,都应该根据“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做相应的设计,这才符合医学发展的规律。北京协和医学院提倡“群医学”理念并设立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就是基于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和考量,我们希望通过医学教育改革及示范作用,促进仅关注个体诊疗的“临床医生”向既关注个体,又关注人群、人类,能够“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照护健康的“医生”转化。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一定要认识到公共卫生体系不是一个单元、一个方面,也不是一个部分的工作,而是综合的社会行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绝对不能画地为牢,以致面对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独木难支,而是一定要动员包罗医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并吸引各界中最优秀的人才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不可分割
◆“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理念,适用于整个医学卫生健康事业。
◆融合了“促防诊控治康”六个方面的工作,才气真正促进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大发展。
记者:在阐释“大医学”“大卫生”理念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您也一直在强调“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的医学和卫生理念,能具体说说这一理念的内涵吗?
王辰:为便于记忆,我们把“促防诊控治康”称为健康照护的“六字箴言”。具体来说,所谓“促”,就是健康促进,即提高人群健康素质;所谓“防”,就是预防,即防止得上病;所谓“诊”,就是诊断,即知道得了病、得了什么病、得了多严重的病;所谓“控”,就是控制,即阻止小病变大病,阻遏一个人的病传给他人、一群人;所谓“治”,就是治疗,即纠正患者的病理或病理生理状态;所谓“康”,就是康复,指急性病能够加快康复,慢性病能够在疾病恒久存在的情况下动员机体能力和代偿,使其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维护和提升。
由上,不难发现,“促防诊控治康”这一健康照护理念各部门内容是相辅相成,是不可割裂的,是六位一体的,这不但适用于临床医学、群医学,适用于公共卫生,更适用于整个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在不停的实践、思考和总结过程中,我认为融合了健康促进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和病后康复六个方面的工作,才气真正促进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大发展。
医学卫生健康事业要作为主流社会事业发展
◆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与每个人都相关,支持这一事业很快就会福及自身,反之亦然。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把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作为主流社会事业来发展。
记者:那在您看来,要推动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大发展,个人、公众、社会尤其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王辰:我觉得,要真正把国家的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好,每个人、每个部分都应该认真思考和检省,自己或者部分对这一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力度是不是真的足够?不要因为自己没在医疗卫生行业,就觉得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与自己无关。实际绝非如此,这项事业与您和家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您今天的支持,很快就会福及自身,反之亦然。
国际上有观点说,“当所有部长都把自己看成卫生部长的时候,医学卫生健康事业才气发展好”;在国内,中共中央早已经明确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改变了世界格局的今天,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今天,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愈益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要贯彻上述国家意志,切实为人民谋取最重要的福祉,确保国家宁静,促进经济增长,我们需要把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作为主流社会事业来发展!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03月08日22版)记者:刘喜梅摄影:姜贵东版面编辑:牛忠磊新媒体编辑: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