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德国洋甘菊油中的挥发性成分
概括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德国洋甘菊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通过质谱库检索并与英文版精油数据库(ESO 2010版)辅助比对,分析鉴定出洋甘菊油中的72种成分,占其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8.35%。 德国洋甘菊油的主要成分为α-氧化红没药醇B(16.17%)、双环香叶烯(15.35%)、α-氧化红没药醇A(10.11%)、青蒿(8.23%)、香叶烯D(7.01%)、α-氧化红没药酮 (6.08%)、β-罗勒烯 (5.39%)、(E) - β-金合欢烯 (2.56%)、斯帕醇 (2.48%)、洋甘菊 (2.46%)、香芹酮 (1.49%)、薄荷醇 (1.37%)等待。 其中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42种,占洋甘菊油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9.99%。 保留指数用于鉴定同系物和异构体,提高了天然香料原料中化合物表征的准确性。
关键词:洋甘菊 油气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 挥发性成分 保留指数
1. 实验与研究
洋甘菊( L.)又名洋甘菊,为菊科母菊属()的成员。 它是一种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草有香气,含挥发性芳香油。 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香料植物。 洋甘菊原产于英国,主要种植于德国、法国和摩洛哥。 洋甘菊、罗马洋甘菊和德国洋甘菊有许多共同特征:高约30厘米,中心黄色,花瓣白色,叶子略带毛。 洋甘菊具有促进睡眠、缓解炎症和疼痛症状的作用[1-2]。 罗马洋甘菊,又称“洋甘菊”,具有淡黄色或绿色的精油,常用于护肤品中。 德国洋甘菊精油呈深蓝色。 这是由于在蒸馏和提取过程中,植物的天然成分与蒸汽混合,产生了“蓝色洋甘菊油烃”( ),呈现出罕见且截然不同的蓝色。 与其他洋甘菊油一样。 德国洋甘菊很少用于护肤品,多用于药品。 目前,国内外对洋甘菊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成分的检测、芹菜素质量浓度的测定、生物活性检测、药用功能等方面[3-6],同时对洋甘菊油香气成分的报道较多。 [7-8]相对较小。 同时,应用保留指数鉴定天然产物色谱分析结果的报道较少[9-10]。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比较,对德国洋甘菊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提高了天然香料原料中化合物定性鉴定的准确性,为天然香料原料中化合物的定性鉴定提供了参考。洋甘菊油的成分分析、开发及应用。 基础。
1 测试部分
1. 1试剂与材料
洋甘菊油,爱普香料(集团)有限公司; 氯仿、甲醇、正己烷均为色谱纯,购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正构烷烃C 7 至C30 购自美国Sigma- 公司。
1. 2 件仪器
可选-TOFMS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美国LECO公司。
1. 3、仪器工作条件
1.3.1 色谱条件
RXi-色谱柱(60m×0.25mm×0.25μm); 载气:氦气,流速:1.0mL/min;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50℃,3℃/mi,以n的速率升温至180℃,然后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20℃,维持22min; 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1.0μL; 分流比:10:1; 溶剂延迟:300 s。
1.3.2 质谱条件
电子轰击离子源(EI); 电离能:70eV; 离子源温度:200℃; 传输线温度:250℃; 扫描范围(m/z):40~450; 采集速率/s,质谱检索:Wile y9N谱库、谱库。
1.3.3 定性方法
采用GC-TOFMS方法分析洋甘菊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自动检索和质谱库。 扣除柱损和溶剂残留后,比较ESO精油数据库的保留指数(可接受误差不超过3%)。 它是定性的芳草熏护肤品,并且通过面积归一化方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比。
1. 4种测试方法
采用溶剂稀释直接注射法:称取洋甘菊油
0.40 g,用甲醇-氯仿混合溶液(体积比1:4)稀释至5 mL; 用正己烷将C7~C30正烷烃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用于测定保留指数。 决心。 进样前,所有样品均经0.45 μm有机相滤膜过滤,根据仪器工作条件进行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 1 洋甘菊油外观及香气比较
洋甘菊精油呈浅黄色芳草熏护肤品,具有浓郁的草本香气和轻微的柑橘、丝柏、木香、泥土和香草香气。 是护肤品最常见的香精原料。 德国洋甘菊精油具有浓郁的木香、草本香气以及轻微的丝柏和香草香气[11]。 它呈深蓝色,其颜色在天然产品中极为独特。 但由于其气味较差,刺激性比洋甘菊精油更强,因此很少用于护肤品中,主要用于药品中。
2. 2 洋甘菊油的挥发性成分
经分析鉴定,洋甘菊油中挥发性成分见表1。洋甘菊油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
图1 洋甘菊油的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的总离子色谱图。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从洋甘菊油中总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10种醇、1种酸和杂环化合物。 醛类2种,酚类2种,酯类和内酯类11种,酮类5种,烷烃和烯烃类31种,其他化合物6种; 主要成分为α-红没药醇氧化物质B(16.17%)、双环香叶烯(15.35%)、α-红没药醇氧化物A(10.11%)、青蒿酮(8.23%)、香叶烯D(7.01%)、α-红没药酮氧化物( 6.08%)、β-罗勒烯(5.39%)、(E)-β-法呢烯(2.56%)、(2.48%)、洋甘菊(2.46%)、香芹酮(1.49%)、薄荷醇(1.37%)等。定性分析中检测到了洋甘菊精油的标志性化合物洋甘菊薁(又名蓝芝麻油,是一种高效的抗过敏物质)。 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2种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占洋甘菊油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9.99%。 这一结果解释了其香气更清新并具有轻微萜烯气味的原因。 同时,德国洋甘菊油挥发性成分中所含的氧化红没药醇、月桂烯、罗勒烯、金合欢烯等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香气成分,是香料工业中具有重要价值的萜类化合物。 准物质。
2. 3 保留指数在定性鉴别中的应用
保留指数表示物质在固定溶液上的保留行为。 具有重现性好、标准统一、温度系数小等优点。 它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定性指数。 由于天然香料原料中的化合物普遍存在一些异构体或同系物,仅通过质谱库检索和匹配进行表征的可能性很大,导致化合物的表征极其困难,甚至导致误判。 在质谱分析结果中,化合物具有相同保留指数和相同质谱图像的概率极低。 因此,保留指数是复杂系统分析非常重要的定性依据,特别是在中草药、香精香料、食品等领域。
检索质谱库后,利用ESO精油数据库辅助表征,提高了天然化合物表征的准确性,减少了误判和误判。 表 2 是应用保留指数来确认化合物定性分析的示例。
本文对检索到的72个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时发现,其中有很多同系物和异构体,如果仅通过质谱库检索进行定性分析,很难确定甚至误判,如表2所示。例如,需要确认该化合物是香叶基的异构体。 根据匹配程度很难区分是香叶基D还是香叶基C。 查询保留指数(香叶基C为1520),结合实测值(1521),可以确定该化合物为香叶烯C。同时,通过ESO精油数据库的辅助定性分析,确定该化合物为香叶烯C。可以得出,在总离子流图中,香叶基D的峰高于香叶烯C的峰。又如,在测定法呢烯的异构体时,无法确定是(E)-β-法呢烯还是(E)-β-法呢烯。 E,Z)-α-法呢烯根据匹配程度。 如果根据质谱库检索,36.36min处的峰会被误判为α-法呢烯。 但与ESO精油数据库对比后,相似度为840的化合物测得的保留指数值(1458)与(E)-β-法呢烯的文献值(1456)较为接近,故应确定为(E)-β-法呢烯,相似度为744的化合物测得的保留指数值(1548)更接近于(E,Z)-α-法呢烯的文献值(1511*),因此应确定为(E,Z)-α-法呢烯。 另外,洋甘菊油中存在大量的酯同系物,正常长链烷烃等物质必须通过保留指数的比较来准确鉴定。
3 结论
使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建立了德国洋甘菊油的指纹图谱。 通过质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比对,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化合物。 主要成分为α-红没药醇氧化物B、双环香叶烯、α-红没药醇氧化物A、青蒿酮、香叶醇D、α-红没药醇氧化物、β-罗勒烯、(E)-β-法呢烯、丁醇、洋甘菊、香芹酮、薄荷醇等表征过程中利用ESO精油数据库进行辅助比对,提高了表征的准确性,减少了同系物、异构体的误判和误判。 本研究为洋甘菊油的成分分析、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 参考文献
[1]
罗斯 IA。 洋甘菊[M]//BEN-ERIK VW,
. 世界药用植物。 纽约:。 ,2004 年:285-308。
[2]
N、 S、 JK 等人。 洋甘菊:抗炎剂抑制可诱导的NI -
阻断Re lA/p65活性表达三氧化物合成[J]. 国际分子医学杂志,2 010, 26 (6): 935 - 940。
[3]
陈立春、王菲菲。 液相色谱法测定洋甘菊中芹菜素质量浓度的研究[J]. 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3,25(1):38-41。
[4]巴蒂蒂·N·哈。 化学分析和生物活性yo f
约旦洋甘菊提取物[J]. 食品高级杂志
科学技术,2012,4(1):22-25。
[5]
王志云,张海燕。 甘菊金水治疗小儿痱子24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0):77-78。 [6] 。 贯叶金丝桃和马的功效 -
L. [J]. 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6(3):
289-292。
[7]
李斌,在身边。 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洋甘菊精油成分[J]. 质谱学杂志, 2011, 32(4): 241-245。 [8]
REVERCHONE. 超临界二氧化碳——
洋甘菊精油的IDE延伸及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J]. J. 农业。 食品化学。 , 1994, 42(1): 154-158。
[9] 毛德寿,侯春,李志宇,等。 肉豆蔻油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J]. 香水、香水和化妆品,2012(5):17-20。
[10]
杨梅,毛德寿,李志宇,等.GC/TOF-MS法分析不同蜂蜡净油的挥发性成分[J]. 香水、香水和化妆品,2013(2):20-28。
[11]
林湘云。 调香技术[M]. 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4-58.
[12]
莱芬韦尔。 [DB/CD]。 乔治亚州:
化学信息服务,2010。
韩江草——天然抗过敏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