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青鸾传媒 来源:微商品牌网
2020-03-07 20:59:23犹记得去年11月份的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杜嘉班纳(DG)辱华事件,引起了中国明星们集体抵制DG,包括淘宝、京东在内的多家知名电商宣布,将下架全部DG品牌商品,国人的爱国抗议情绪也达到了高潮。
▲欧舒丹品牌中文官网截图 这之后,继往开来的国际品牌扎堆的“道歉周”至今仍历历在目。服装品牌范思哲(Versace)、亚瑟士(ASICS)、蔻驰(Coach)、纪梵希(Givenchy)、馥蕾诗(Fresh)等奢侈品牌因把台湾、香港列为“国家”,纷纷遭华人代言人解约。 大牌辱华事件屡屡发生,到底是装睡还是大意?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要么尊重,要么被抵制 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及国家主义情绪,各大品牌似乎无法避免中国民众的愤怒,纷纷迅速而且毫无保留地道歉,暂时以低头姿态度过风波,然后逐渐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毕竟中国消费者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 根据贝恩公司发布的《2019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奢侈品行业以新常态的速度增长,中国保持主导地位,带动全球奢侈品市场90%的增长,其中,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是贡献了2019年100%的增长,有望在2035年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50%的份额。 奢侈品品牌实际上就是把每个人潜在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外化,很多奢侈品恨不得把logo铺满服装表面,就是为了告诉别人我有钱有势。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某个品牌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会发现,这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早在一百年前,鲁迅就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然而,抵制总是三分钟热度。 在辱华事件过后仅仅一个月后,DG在迪拜等地区部分商品折扣已经达到了1折,部分国人没能抵住这股折扣狂潮,纷纷选择邮寄到家。意大利某媒体的公然嘲讽“放心,他们抵制不了多久的”寒心成真。 互联网有记忆,但是人好像没有。在面对刺激的“促销”时,之前的豪言壮语似乎变得不堪一击。正如追星女孩。今天高举爱国旗帜大喊抵制,改天自家爱豆代言了,一拥而上打call。 有一种讽刺的说法,辱华行为未来会不会成为一个国际品牌营销的手段?因为这样做,非但不会影响自己的销量,还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譬如加拿大鹅因辱华而出名,现在已经成了羽绒服的奢侈品牌。 要么尊重,要么被抵制。原则问题,岂可儿戏。国人愤慨维护国土权益,也意味着中国方兴未艾的消费阶层已开始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新权力。 走样的国风,在致敬谁? 随着国内文化的传播以及消费者的崛起,中国元素开始渗透欧美市场,成为IN流行风尚,一度刮起国潮。国际无奢侈品牌开始关注中国市场,希望用中国风打开国内市场。然而,他们真的懂中国风吗? 廉价定制款,直接印上硕大的福、囍字,令人窒息。 MAC2019春节限定彩妆系列也是看(笑)点十足。整个限定款主打火火红红,还贴上了大福字。 还有雅诗兰黛每年都会推出的限量生肖粉饼,2020年是中国鼠年限定粉饼,设计灵感来源于小老鼠的形象。 红黄配色,还有各种青花瓷,花鸟鱼虫叠加,扭曲的中国风到底在讨好谁? 不管是阿玛尼、雅诗兰黛,还是纪梵希,他们总以为抓住了中国风的精髓,但对于国民来说,他们带来的是时尚界的灾难。 随着消费者的年龄迭代,国内的Z世代年轻人已然成为了对奢侈品最有消费欲望的一代消费者,而这些生于信息时代的消费者,对于审美的要求往往比过去高得多。 许多奢侈品刻意营销的“中国风”事实上远远落后于年轻人的审美,大多数人对于中国风的期待逐渐转变成了一种麻木的失望。 在春节的消费擂台上,西方奢侈品对中国风的卖力摆弄有时候看起来就像故意出洋相博人眼球的杂耍演员,破罐破摔的动静往往会更大一些。出丑貌似总比出名容易。 消费者是记仇的,情绪一点就燃 中国购买力的强大,吸引着奢侈品不断在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讨好中国市场,但实际上这些大牌设计师仍然以中国处于落后甚至封建时代的面貌形成所谓的东方审美。 这折射出的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恰恰反面表现出其骨子里的傲慢和居高临下的审视。 人类是情绪的动物,消费者是记仇的,在一个品牌店里被拌了脚,每次路过也会想起这次伤痛。 虽说中国的消费者可能不会每天都讨论地缘政治事件,但如果品牌方认为中国人没有关注这些事件,也没有考虑这些事件将如何影响中国及其人民对于品牌的看法,全然不关注消费者的“喜怒哀乐”情绪,那它们就打错算盘了。 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合作之手才能紧紧握在一起。消费者看一个品牌的品质,既看产品的质量,更看文化的涵养。收起偏见,真诚以待,尊重文化差异,才是品牌应有的价值。 “美”是人类本能而共通的情感,希望下一次,国际大牌再致敬中国风时,致敬的是文化而不是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