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微商网
2019-12-17 09:22:33原标题:构筑良性“企业-员工”关系
将于2020年1月1日实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法制层面明确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这一条例还多次提及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强调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求,市场主体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恪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履行安全、质量、劳动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定义务,在国际经贸活动中遵循国际通行规则。
“员工第一”是根本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一些民营企业由于企业利润导向、产品无法获得竞争优势以及忽视文化伦理建设等原因,出现企业内部矛盾显现、冲突不断等情况,有的甚至演变到对簿公堂。
在国外,日本企业员工的“过劳死”现象、美国华尔街的高度激烈竞争导致员工出现各种精神问题等,也早已为世人所知。今年9月,就有美国某知名企业的员工因绩效考评不合格、担心面临开除而作出过激行为。
以上事件的发生,表面上看是员工权益保护与资本诉求的分歧,究其根本还是与企业面临市场压力、逐渐在国际国内市场中丧失竞争力或者产品无法创造有效需求、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等紧密相关。
在此大背景下,各方都需认真探索与反思如何构筑良性的“企业—员工”关系,进而夯实企业良性发展基石。其中,一个评判标准就是员工比较满意、企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社会,保护员工、尊重人才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员工第一”的理念是创业根本,员工是创造财富、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为此,很多企业通过股权和薪资改革,将公司的盈利直接同员工的利益挂钩,为创造良性的“企业—员工”关系奠定基础。
例如,在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大多采取高薪酬和员工持股等激励方式。员工收入中含有工资、奖金以及退休金、医疗保障、股权和红利等。
不过,当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又会追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等更高层次的需求。此时,依靠高薪酬刺激会产生边际效益递减。特别是,长期的加班或不合理的辞退,会严重损害员工的健康以及“企业—员工”关系,导致高层次需求的实现受阻,员工的幸福指数低下。
越来越多的成熟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由此,保护员工健康、提升员工权益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例如,有些企业就明确出台实施严格的休假、辞退制度,还规划了良好的医疗保险、完整的员工培训计划,并明确反对性别、残疾等歧视,以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
企业家的正当利益需要保护
下一步,构筑良性的“企业—员工”关系,应当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指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创新服务,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创新空间,持续推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管理等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过度的加班是“涸泽而渔”,依靠高薪酬的刺激也会导致边际效益递减。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面对变化的市场、复杂的贸易环境,唯有创新才能达到持续进步和绩效改善的目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此作出了重要的政策引导和法制保障。
第二,加强法律监管和政府指导。
现行劳动法是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它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工作时间(如加班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企业要知法守法,严格参照执行。如有违法,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可进一步增加弹性。例如,互联网或科技企业的一线人员许多是项目制的,称得上是“分秒必争”,因而可以在协商同意的前提下,使用弹性工时和加班时间折算为休假天数等予以补偿。
在监督检查上,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要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和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劳动行政部门要经常和企业家、企业的人事和法务部门进行沟通培训,不能为了吸引企业入驻而对违法的事情不闻不问、姑息迁就,也不能纵容劳动者要求过分的权益。
第三,平衡“企业—员工”的权益。
现实中,一些企业存在不愿意雇用未婚未孕女员工的现象,但也有部分女员工刚进公司不久就怀孕的情况出现。这种员工钻法律空子的行为,不但损害了企业—员工关系,也伤害了其他员工的利益,客观上导致企业在用工上实行性别差异。
事实上,企业家本身也是劳动者,他们的正当利益也需要保护。对员工来说,要爱岗敬业,对企业有感恩心和责任心。
同时,还有必要加强、完善舆论引导与监督。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具有日益明显的监督效力。在舆论引导和监督上,既要鼓励员工主张合理权益,也要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
网络上可以发表不同看法,提出诉求,但应当建立在客观、理性、文明基础之上。要大力倡导和鼓励良性的“企业—员工”关系,努力弘扬正能量。
当然,对于违规的行为,舆论监督的作用也要进一步发挥好。例如,有企业解雇患病员工一事在网上曝光后,企业与员工即达成和解,并承诺将依规处分相关责任人。这一事件的发展,充分说明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