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微商网
2019-10-28 13:00:42原标题:吕梁山上的产业扶贫路:思路多、规模大、销路广
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的山西省吕梁市,地处黄土沟壑区,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有的地方亩均收入只有100多元,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
近些年,吕梁市因地制宜开发本地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建立健全联贫带贫机制、做强农业产业品牌、畅通农产品外销渠道,推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吕梁特色的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的道路。
——思路多:岚县花样土豆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吕梁市岚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9.5%,人均1.95亩,亩产1500公斤。岚县将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作为全县扶贫主导产业,2016年至2017年,带动1万余人实现脱贫致富。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政府批准岚县整县脱贫摘帽。
近些年,岚县按照“种薯繁育扩量、基地建设提质、品牌创建知名、市场营销创新、经济链条延伸、产业发展融合”的发展思路,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为着力点,初步形成了“土豆种—土豆花—土豆薯—土豆宴”全产业链。
在组织化上融合。岚县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组,并将企业、基地、专家、展销会等各种组织元素进行串联融合,产生了集聚效应;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同向发力,近三年投入各类资金2.5亿余元,用于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科技创新等产业发展环节;大力扶持一批马铃薯龙头企业并建设岚县土豆宴推广基地,建成了6600平方米智能繁育温室、年产1000吨的土豆粉等加工品生产线、占地20万平方米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开发了“养生土豆宴”“创意土豆宴”等宴席菜系,实现了马铃薯从育种到加工研发全产业链融合。
在产业化上融合。岚县依托产业基础和土豆文化,以“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为抓手,着力打造“中国土豆花4A风景名胜区”,探索“旅游+文化+餐饮+主导产业”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土豆花与白龙山景区、饮马池亚高山草甸等县域旅游要素深度融合,与面塑、电影、摄影、歌曲、实景剧等文化形式深度融合,集中推广。2018年,岚县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拉动经济增长5.12亿元,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品牌化上融合。岚县围绕马铃薯品牌化融合战略,建成了全省最大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年生产原种5000万粒,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并远销陕西、内蒙古等地。实施了“地块有编号、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标签、质量有追溯”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建成了20万亩无公害基地、10万亩绿色基地、1000亩有机生产示范基地和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全程可视化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2000亩。注册了“岚县土豆宴”商标,组建了岚县土豆宴研发营销团队,开发出了108种土豆美食。
——规模大:汾阳万亩核桃林,青山金山两手抓
汾阳是吕梁市的县级市,全市核桃经济林种植面积55万亩,年产量2.5万吨,全市30余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年加工量约10万吨,建成了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占地面积达100余亩、储存120余个核桃良种基因的国家级核桃良种基地。核桃是该市农业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其中,宋家庄万亩优质核桃基地位于“汾州核桃”主产区峪道河镇,共惠及宋家庄、坡头、褚家沟、圪垛、马家社5个村,受益农户750余户,其中贫困户55户。
2013年以来,汾阳市采取财政补助扶持、果农投劳补齐、林业部门技术服务的办法,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高接换优改造2万余亩和标准化修剪10万余亩,实现了产量与单价的“双翻倍”。在此项目实施过程中,全市11个涉林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亩均增收达到了400余元。通过五年多的努力,汾阳市已建成以峪道河镇宋家庄片区为代表的万亩连片核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个,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针对汾阳市果农生产者主要以中老年为主的现状,该市大力实施以贫困户技术培训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现扶贫与扶智的统一。组建了技术专家组,编制了统一的培训教材,通过理论授课与实地操作相结合的方式,5年来共培训果农1万余人次,为其今后从事核桃生产技术服务、开辟就业新途径、实现稳定脱贫增收奠定了基础。去年,汾阳市政府又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集优良品种储存、病虫害标本展示、土壤化验分析、果农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汾阳市核桃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实训基地。
去年以来,受核桃加工市场萎缩的影响,整个核桃干果价格一跌再跌。为应对这种局面,汾阳市牵头组建了吕梁市核桃产业联盟,实施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产业团队建设工程。该联盟由技术专家组、种植基地组、农资农机组、加工企业组等四大组组成,实现了标准化种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果农产品、加工企业需求的良好对接。两年来,联盟适时发布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干果市场价格信息等相关内容,促进了汾阳一批大型核桃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为一些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了与市场对接的平台,促进了整个产业增效、果农增收,为全市脱贫攻坚发挥了强大的产业支撑作用。
——销路广:柳林打造品牌枣,枣香四海美名扬
东依吕梁山、西临黄河水的吕梁市柳林县盛产木枣。枣树在柳林被称作“铁杆庄稼”,有着千年以上的栽培史。近年来,柳林县积极顺应现代农业兴起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将红枣这一富民产业放到全县农业农村工作重要位置予以推动发展,在工矿企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这一具有柳林特色的“以工补农”政策撬动下,摸索出“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的产业扶贫路子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的生产模式。
柳林县大力推进新品红枣树栽植,发展大棚栽种、矮化密植,推进裂果防治,打造红枣集贸市场,研发红枣饮料等功能性食品,全面加快枣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枣林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3万吨。红枣产业已经成为柳林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
为推动红枣产业发展,柳林县还在“建基地、举龙头、创品牌、深加工、拓销售”上下功夫。目前,全县已有120余家中小规模红枣深加工企业,年可加工转化原枣1.2亿公斤。全县红枣及其相关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左右。
近些年,柳林县组建了红枣振兴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开展了校地合作,高标准打造科技示范园区,推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擦亮柳林红枣品牌,畅通红枣外销渠道,在太原、北京、深圳成立柳林商会,红枣外销渠道已延伸至五大洲。红枣已经成为传播柳林文化的良好载体、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头号产业”。
达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柳林县近年涌现出的红枣龙头企业之一,其60%的枣来源于本地。政府除奖励扶持和品牌推广外,还帮助企业招商引资、拓宽销路。现该公司产品远销英国、德国、美国、印度等国家,预计今年出口贸易额将超过1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