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uosen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6-11 10:12:35热门股频“高危” 监管约谈着眼“三高”
本报记者 姜诗蔷 北京报道
如今信用债风险频发,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也早已不是安全品种。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五个月债券市场共发生违约事件17起,涉及违约主体12家;其中新增违约主体5家,且新增违约主体均为民营上市公司。按发行人存量债券交叉违约统计,新增违约债券规模达357亿元。
“之前大家都在谈信仰,但现在的市场早就没有什么信仰了,还是要多做调研做好风控才能避免雷区。”北京某私募机构债券交易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危机也引发了监管层的注意。
6月8日,深交所表示,个别上市公司因资产负债率过高、现金流紧张,发生债务逾期,面临诉讼纠纷,严重拖累公司生产经营;对于这类公司,深交所采取“监管约谈+年报问询+监管协作”的监管组合措施,督促上市公司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化解债务违约风险并充分揭示。
16股负债率超100%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对债务问题严重性以及及时解决债务问题紧迫性的认识,促其尽快妥善化解债务违约风险,近期深交所对截至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及董事会秘书进行了集中约谈。iFinD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有16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00%,这16家公司中基本都是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比如去年就爆出债务危机的*ST保千(600074.SH)、还有已经出现违约的*ST龙力(002604.SZ)、以及*ST巴士(002188.SZ)、*ST东电(000585.SZ)、*ST皇台(000995.SZ)等多家上市公司。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一季度负债率超过100%的上市公司中,不少是昔日的热门股份,最为典型的譬如乐视网。乐视网在A股市场上演了故事,至今尚未结束,不过其热点变迁,已经可预期的成为近年来A股发展最为典型的案例。
实际上,*ST保千、*ST德奥(002260.SZ)、*ST众和(002070.SZ)等,均曾经是无人机概念股,曾获得无数青睐目光;ST嘉陵(600877.SH)、*ST天化(000912.SZ)、一汽夏利(000927.SZ)等,均曾因为国资改革的推进,而备受投资人关注。
变迁让人唏嘘不已,最为典型的,譬如*ST龙力,坐拥互联网医疗、生态农业、生物质能等一众热点概念,曾经是炙手可热的基金重仓股。却在2017年三季度期间,正式作别长信量化中小盘,前十大流通股名单再无公募基金身影。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2017年度相关财务数据,个别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财务费用高、或有负债高的债务‘三高’问题突出,由此导致公司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盈利能力不断降低、规范运作问题频发等多重风险交织。”深交所方面指出。
此外,不少上市公司对存在的高债务风险和问题避重就轻,部分公司在制定经营计划时好高骛远,对相关问题避重就轻,不利于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真实状况。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出现违约的上市公司就有凯迪生态(000939.SZ)、神雾环保(300156.SZ)、富贵鸟(1819.HK)、盛运环保(300090.SZ)、*ST中安(600654.SH)等多家上市公司。
譬如凯迪生态,在曝出债务违约后连续被指多个风险问题,包括票据违约、账户冻结、无法披露年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无法归还定增募集、电厂停机、诉讼缠身、拖欠工资等,风险迅速聚集。
因此,本次深交所就在约谈过程中对上市公司债务逾期情况、诉讼进展情况、是否存在破产重整风险以及化解风险的解决措施是否可行等问题给予重点关注,要求其对公司债务情况、债务违约风险处置方案以及高债务对生产经营、盈利能力、规范运作等方面的影响作出详细说明。
同时,交易所也提醒公司董监高人员务必勤勉尽责,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持续披露为化解债务违约风险采取的措施及进展情况,充分提示潜在风险。
投融资链条现连锁反应
事实上,上市公司频繁曝出风险事件,对整个投融资生态的影响,已经成为显学。
典型的如东方园林(002310.SZ),计划发行10亿元公司债最后只得5000万的募资,让市场大为惊讶。
据本报记者了解,当时东方园林方面发债时沟通了不下百余机构,但由于当时上市公司债券频频违约,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剧,不少机构都在最后一刻临时“反水”。
“AA级以下的民营企业直接就不看,现在的环境风险太大了,我们现在早就只投AAA级的债了。”前述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事实上,东方园林的发债困局也引起二级市场的恐慌,其公布发债结果至随后停牌的4个交易日,股价下跌了20%,市值蒸发近100亿。由其带动的整个环保板块更是出现整体性大跌。
6月8日,某国内知名上市公司一位职业经理人告诉记者,此前其跳槽至目前的单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即是帮助上市公司盘活旗下部分类金融资产的杠杆水平。
一直到2017年,有这种发展思路的企业家并不在少数。随着市场环境、产业周期和投融生态的变化,整个资本市场的心态,显然与一年前已经大相径庭。
“近期某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债券价格突然出现连续大跌,公司那边甚至也措手不及,我们当时询问时公司表态说偿债没有问题。但就是在上月市场风险频发的时候二级市场砸盘十分严重,可能是看到未来几个月内将要到期的大量债务,现在一有风声大家就都恐慌了。”6月8日,某私募机构信用债研究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类似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前述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不少二级市场突然遭到抛售大跌的公司都组织了机构调研,有些上市公司也都很重视,董事长基本都会出席,关于大家关心的如何保证还债等措施也会沟通得比较充分。”
然而,无论如何高负债率的企业都已经难以获得机构认可。
“我们更关心企业的现金流而不是净利润情况,如果现金流指标不符标准就一定不会碰这家公司,目前在行业的选择上也更加注意,对环保、建筑等行业类别也十分谨慎。”前述机构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