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uosen 来源:微商品牌网
2018-05-30 09:10:56■本报记者 杜雨萌
距离2017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已过去一年时间。伴随史上“最严减持新规”实施一年,《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统计得知,在过去一年,虽然沪深两市减持市值有所增加,但高管减持市值明显锐减。
具体来看,新规实施的前一年(2016年5月27日至2017年5月27日),沪深两市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的减持市值约为429.03亿元、沪深两市高管的减持市值约为708.75亿元;新规实施后的一年(2017年5月27日至2018年5月27日),沪深两市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的减持市值约为684.84亿元、沪深两市高管的减持市值约为253.62亿元。可以看到,新规落地一年后,高管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市值较上一年明显减少约450亿元。
一位来自基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要明确的是,减持新规只是从减持数量、减持方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对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行为,提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但只是要求其不能集中减持,而不是禁止减持。
“之所以称其为最严减持新规,一是因为新规要求在减持实施的15日前公告减持计划,披露减持股份的数量、来源、原因、时间区间、价格区间等信息,二是新规修改减持比例限制:大股东减持或者特定股东采取集中竞价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除此之外,还堵漏大宗交易过桥减持。”上述人士表示,总体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作为一家私募机构,基岩资本副总裁杜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发布的减持新政,影响最大的是定向增发等非公开发行的参与者以及Pre-IPO投资者,其次则是有减持计划的大股东及董监高。可以说,新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其中,针对的是通过制度进行套利的投机者,而引导则体现在促进A股市场进一步走向长期价值投资。
杜坤表示,通过企业上市后完成退出是很多私募机构的重要退出渠道,但去年发布的减持新规却扼紧了私募退出的环节,对整个行业有比较明显的冲击。不过,与重点做Pre-IPO轮投资的机构相比,专注早期和产业投资的机构将有更好的生存空间和更多的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