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uosen 来源:微商品牌网
2018-05-24 09:11:24中央科研资金“过河”已拨付到位内地、香港优势互补力促科技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导读
“资金过河的科研拨款规模还比较小,目前仍在试水阶段,今后会比较稳定,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积极参与国家的科研项目,发挥所长。”万钢表示,并透露自去年9月底至今年4月期间,中央财政经费已分四批实现“过河”拨付到位。
香港近年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中央科技部和财政部日前公布,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可向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直接申请项目经费,实现“科研资金过河”。
“’资金过河’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对香港科技界是一支鼓舞人心的强心针。香港具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和高素质科技人才、40多位在港的两院院士、高度国际化的优势,且科研体系与国际接轨,实现’资金过河‘’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香港在国家科技建设的作用。”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5月23日出席团结香港基金组织的香港科技界论坛时表示。
他透露,这个试点计划香港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6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已经收到中央资金。据港媒报道,香港大学已有五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中央财政合计五百万元的科研经费。
同时,特区政府在今年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史无前例地预留500亿港元推动创科产业,涉及基建、科研合作、培育科技企业、产业发展等各方面。
近年来,香港初创企业数目不断攀升,去年已有超过2200家,相比三年前的1100家增加了一倍,这说明香港的初创生态日渐蓬勃。
科技强国战略
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是中国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能深切感受到香港的创科氛围风生水起,创业者们朝气蓬勃。香港与内地科研创新合作优势高度互补。香港在科研、金融、国际化、服务业上都具备强劲的优势,而内地拥有完整的学科布局、巨大的市场规模、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以及门类齐全的产业基础。”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前述论坛上表示。
“资金过河的科研拨款规模还比较小,目前仍在试水阶段,今后会比较稳定,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积极参与国家的科研项目,发挥所长。”他表示,并透露自去年9月底至今年4月期间,中央财政经费已分四批实现“过河”拨付到位。
他指出,早在2004年成立了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由科技部牵头、港澳办、港联办、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等单位的代表组成,香港委员则由香港创科局牵头。
数据显示,2006-2014年,共有472位香港科研人员参与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等143项课题研究,有109个香港科研机构作为承担机构或参加机构参与93项课题研究。
同时,他透露,2012年起科技部专门设立了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其中与香港合作的项目有41个,有力推动香港与内地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合作。
“香港是世界知名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再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基础雄厚,实力明显,具有‘一国两制’的优势、人才优势、国际化优势,完全有这个基础和潜力,当前要明确创新发展的共同理念以及国际创科中心的实现路径。” 万钢坦言。
内地+香港突破转化瓶颈
快的打车联合创办人李祖闽坦言,一直以来,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是香港很多初创企业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
对此,万钢认为,要大力促进大学、研究所和企业的协同创新,促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融通发展,让基础研究的成果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向产业发展的前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在WeLab创办人兼行政总裁龙沛智看来,结合内地与香港的各自优势对于初创科技企业至关重要,“香港拥有优秀的金融人才,而内地则有一大批研发的科技人才,结合两地的人才优势可以开发出非常好的技术。”作为香港首个“独角兽”企业的WeLab创立于2013年,已在2014年进入内地市场,目前在深圳前海、珠海横琴设有办公室。
此外,近年来,香港科技园也在积极孵化初创企业,并在去年11月正式获国家科技部授牌,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驻科学园成功毕业的科技培育公司有482家,其中358家(约74%)仍在营运,4家成功在香港上市,而现正接受培育的公司有259家,为培育公司筹得17.88亿港元天使或风险基金,历年共取得947个知识产权专利及501个奖项。
万钢强调,构建创业孵化体系,可以带动就业、撬动投资以及刺激增加研发投入。内地目前有40万家在孵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带动就业16人;政府为这些企业提供了84亿元的资金支持,撬动了社会资本投资多达930亿元。此外,中国内地累计培育上市挂牌企业1871家,其中境内外上市248家,总市值达2.7万亿元。